回顾2019年,我们解读了5G时代,窥见了未来的冰山一角;我们一起研究了如何进行有效需求分析,明白了“功能”并非目标,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也聊了其他的方方面面。
用户体验一词,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整天听在耳边,记在心里,但却又毫无头绪?如果你也为此困惑,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用户体验设计的成长之路吧。
一、困境
今天的内容,就从这张图片开始吧~
这张图想必反应了绝大多数产品经理的生存现状,尤其是最后的新年愿望,真可谓是情之深,意之切~
需求评审会,是每个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的必备环节。其间各路大神指点江山的情况屡见不鲜,指点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最令人发指的反馈莫过于:“你这原型画的太丑了吧。”
然后大家就开始慷慨激昂地讨论起来:“这个按钮应该用圆形的,这样用户看起来会更加舒服”、“查看更多这几个字,应该换成箭头,这样才是专业的”、“你看看xx产品的界面,你就不能照着别人的界面设计?”……
好像谁说的都对,但又好像谁都说服不了谁。几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要至死方休~会议结束后,自己却是一脸懵逼、满脸问号:结论到底是什么?接下来该怎么改?深陷“卧槽时刻”无法自拔,然后开始怀疑人生…..
二、本质
当然,以上的描述可能略显浮夸(或者也是真实存在的~),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对于这些所谓的“用户体验”纠结点,确实浪费掉了大量的时间。
究其原因,是因为所有人都把设计方案当成是画作,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喜好,因此讨论无休无止,永远都确定不了最好的方案。
在这里,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设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果连产品设计师本人都没有认清设计的本质,那就更不要指望非专业人士有正确的理解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张图:
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这幅作品,究竟表达了什么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或者你可能会说“我完全看不懂”。不过没有关系,这恰恰就是艺术的魅力。
而在小便池上面加入足球和球门,这个由世界杯联想到的设计,有效地控制了男士如厕时的尿液溅出问题,让厕所更好清理。因为在小便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把球射进门里,自然就挨得很近…..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不等于设计,艺术是感性的,表达的是创作者的个人意识;而设计是理性的,是为了解决用户具体的问题。
那么用户体验又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使用一个产品时的主观感受。
既然用户体验是感性的,那么设计师该如何做,才能满足用户主观的使用感受呢?这个问题,或许将贯穿我们整个系列文章,抑或是整个职业生涯。
设计是理性的,用户体验是感性的,那我们又该如何诠释“用户体验设计”一词呢?大家请往下看:
用户体验设计首先是要解决用户的某个实际问题,其次是让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最后是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在整个过程中产生美好的体验。
我们可以看到,用户体验设计,首先应该是理性的,其次才是感性的。
用户体验设计,应包含如下四条特征:
01严谨、理性、创意;
02提供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03不让用户思考;
04趣味横生。
这种感受,就好比一个人,如果他的存在能够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你一定会对他产生好感,如果他还能给你带来欢乐,那你一定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小伙伴们有没有想到我呢,嘿嘿嘿~)
三、理想
每一个设计师,或许都想摆脱掉“作图仔”的标签,这里不仅仅是指产品经理,也包括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等等。因为我们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远远不止视觉层面的直观感受那么简单,我们所思考的,还有很多。
那我们该如何拿回产品的主导权,脱离“作图仔”的困境呢?答案就是需求分析!我们之前已经通过一个系列的文章专门讨论过需求分析的内容了,这次,让我们换个视角,从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角度,再来看一下需求分析有着怎样的奥义~
理想的需求分析过程是这样的:
1. 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产品设计的方向,也是需求文档和设计产出的判断标准。没有产品定位,产品就会如同失去了方向盘的汽车,横冲直撞。项目团队也会成为一盘散沙,工作效率极低。
而产品定位往往是需要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及深入的用户研究,再加上对自身资源的综合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产品定位的制定者,一般是产品创始人级别的人物;产品定位存在的地方,通常是在BRD、MRD这些文档当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能力或者权利来决定产品定位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找到或者梳理出产品定位,因为很多时候,公司是不存在BRD、MRD这种标准文档的,就算是存在,这种机密性的文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看的。
这方面的内容,就多和领导聊聊吧,比如“我们做产品有什么样的价值”这样的话题,是很容易打开领导的话匣子的~
2. 需求采集
我们在图中可以看到,需求采集的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产品数据。
我们先从用户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在如何进行有效需求分析的系列文章中,我们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用户是问题专家,而非解决方案专家,他提出的方案未必能够完美地解决他遇到的问题。
因此,我们既要倾听用户的声音,也不能被用户牵着鼻子走。
对于用户反馈的重要性,有这么一段话特别有意思:毕竟产品、设计人员都比较了解产品,很多现象已经习以为常,感觉不出问题的存在,而用户一般是第一次使用,所以通过用户反馈,我们往往能发现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问题。
我们再从竞品分析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竞品分析不等同于抄袭。例如,我们通过竞品分析发现某网站的提示功能很贴心,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这个功能的设计立刻照搬到自己的网站上,而是要分析这个功能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实现了用户的什么目标,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如何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做到“人有我优”,学习竞品的精髓,而不是皮毛。
竞品分析的正确步骤:界面样式——>操作路径——>任务流程——>用户需求。
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下数据的角度:
人的反馈是感性的,通过这种反馈得到的信息,有时候往往不可靠,而且最关键的是,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所说的并非心中所想,这就是感性思维的特征;但是数据是理性的,数据不会说谎,加入埋点技术,我们就可以客观地分析问题所在了。
数据埋点主要包含三大事件。
点击事件:用户点击按钮即算点击事件,不管点击后有无结果;
曝光事件:成功打开一次页面记一次,刷新页面一次记一次;
页面停留时间事件:表示一个用户在X页面的停留时长记为停留时长。
关于数据埋点的内容,里面大有乾坤,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细说吧~
通过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产品数据等需求采集方式,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备选需求。我们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满足的,分析和筛选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里有一个挑苹果的方法感觉很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需求分析和筛选方法:挑苹果
首先,没有人会考虑烂掉的或者看起来不太正常的苹果,所以这类可以先排除在外。——筛掉明显不合理的需求
这个时候你可能又看到旁边有梨和西瓜,还有你最爱吃的草莓。虽然你是冲着苹果来的,但你可能这个时候发现更想买草莓,到底买什么呢?——挖掘用户真实需求
这个时候理智要发挥作用了,家里好像还有一些草莓,再不吃该烂了,另外买苹果是受人所托,必须要买。于是这次只买苹果。——匹配产品定位
那么到底买多少苹果呢?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你需要买多少,苹果贵不贵,你是否带了这么多钱,你能不能拿得动等多种因素了。——考虑项目资源
最后你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了2斤新鲜的苹果,高高兴兴地付款走了,并且准备等家里的草莓吃完了,再过来买草莓。——定义优先级
3. 需求文档
需求文档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有提过了,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没有最好的PRD模板,只有最适合团队的PRD模板。
四、现实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无法按照产品定位——>需求采集——>需求文档的步骤来进行需求分析的。我们获得的可能是一份描述不清晰的业务文档,甚至是几句口头的交代。这样“错误的开始”,往往导致“错误的过程”和“错误的结束”。最后的最后,你辛辛苦苦的设计,会迎来一句“设计的这是个什么玩意”的悲惨结局~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需求分析的流程步骤给调换一下,方能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
作为一个产品设计者,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改变源头,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在一次次的项目实战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即使时间有限、资源有限,不允许做太多的调研、分析工作,我们依旧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从来没有使用过该产品的用户,认真地体验产品,记录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通过自己的设计经验来解决它们。
五、结语
以上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了。术业有专攻,我们被认为是作图仔,是因为这些人不专业嘛。(这种阿Q精神感觉还挺好~)
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改变外界环境的,还是回到开篇的那张图中的一句话:“原本想着要做一款产品改变世界,现在想想只要不被世界改变就可以了。”但是提高自己,这是一件永远都不能够懈怠的事情。
不想被外界打上“作图仔”的标签,那就付出更多吧。当然,这个付出的受益者,最终一定会是我们自己。
最后把这张图送给大家,我们接下来的内容,也是跟这张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让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END-
回顾2019年,我们解读了5G时代,窥见了未来的冰山一角;我们一起研究了如何进行有效需求分析,明白了“功能”并非目标,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也聊了其他的方方面面。
用户体验一词,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整天听在耳边,记在心里,但却又毫无头绪?如果你也为此困惑,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用户体验设计的成长之路吧。
一、困境
今天的内容,就从这张图片开始吧~
这张图想必反应了绝大多数产品经理的生存现状,尤其是最后的新年愿望,真可谓是情之深,意之切~
需求评审会,是每个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的必备环节。其间各路大神指点江山的情况屡见不鲜,指点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最令人发指的反馈莫过于:“你这原型画的太丑了吧。”
然后大家就开始慷慨激昂地讨论起来:“这个按钮应该用圆形的,这样用户看起来会更加舒服”、“查看更多这几个字,应该换成箭头,这样才是专业的”、“你看看xx产品的界面,你就不能照着别人的界面设计?”……
好像谁说的都对,但又好像谁都说服不了谁。几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要至死方休~会议结束后,自己却是一脸懵逼、满脸问号:结论到底是什么?接下来该怎么改?深陷“卧槽时刻”无法自拔,然后开始怀疑人生…..
二、本质
当然,以上的描述可能略显浮夸(或者也是真实存在的~),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对于这些所谓的“用户体验”纠结点,确实浪费掉了大量的时间。
究其原因,是因为所有人都把设计方案当成是画作,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喜好,因此讨论无休无止,永远都确定不了最好的方案。
在这里,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设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果连产品设计师本人都没有认清设计的本质,那就更不要指望非专业人士有正确的理解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张图:
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这幅作品,究竟表达了什么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或者你可能会说“我完全看不懂”。不过没有关系,这恰恰就是艺术的魅力。
而在小便池上面加入足球和球门,这个由世界杯联想到的设计,有效地控制了男士如厕时的尿液溅出问题,让厕所更好清理。因为在小便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把球射进门里,自然就挨得很近…..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不等于设计,艺术是感性的,表达的是创作者的个人意识;而设计是理性的,是为了解决用户具体的问题。
那么用户体验又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使用一个产品时的主观感受。
既然用户体验是感性的,那么设计师该如何做,才能满足用户主观的使用感受呢?这个问题,或许将贯穿我们整个系列文章,抑或是整个职业生涯。
设计是理性的,用户体验是感性的,那我们又该如何诠释“用户体验设计”一词呢?大家请往下看:
用户体验设计首先是要解决用户的某个实际问题,其次是让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最后是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在整个过程中产生美好的体验。
我们可以看到,用户体验设计,首先应该是理性的,其次才是感性的。
用户体验设计,应包含如下四条特征:
01严谨、理性、创意;
02提供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03不让用户思考;
04趣味横生。
这种感受,就好比一个人,如果他的存在能够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你一定会对他产生好感,如果他还能给你带来欢乐,那你一定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小伙伴们有没有想到我呢,嘿嘿嘿~)
三、理想
每一个设计师,或许都想摆脱掉“作图仔”的标签,这里不仅仅是指产品经理,也包括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等等。因为我们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远远不止视觉层面的直观感受那么简单,我们所思考的,还有很多。
那我们该如何拿回产品的主导权,脱离“作图仔”的困境呢?答案就是需求分析!我们之前已经通过一个系列的文章专门讨论过需求分析的内容了,这次,让我们换个视角,从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角度,再来看一下需求分析有着怎样的奥义~
理想的需求分析过程是这样的:
1. 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产品设计的方向,也是需求文档和设计产出的判断标准。没有产品定位,产品就会如同失去了方向盘的汽车,横冲直撞。项目团队也会成为一盘散沙,工作效率极低。
而产品定位往往是需要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及深入的用户研究,再加上对自身资源的综合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产品定位的制定者,一般是产品创始人级别的人物;产品定位存在的地方,通常是在BRD、MRD这些文档当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能力或者权利来决定产品定位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找到或者梳理出产品定位,因为很多时候,公司是不存在BRD、MRD这种标准文档的,就算是存在,这种机密性的文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看的。
这方面的内容,就多和领导聊聊吧,比如“我们做产品有什么样的价值”这样的话题,是很容易打开领导的话匣子的~
2. 需求采集
我们在图中可以看到,需求采集的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产品数据。
我们先从用户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在如何进行有效需求分析的系列文章中,我们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用户是问题专家,而非解决方案专家,他提出的方案未必能够完美地解决他遇到的问题。
因此,我们既要倾听用户的声音,也不能被用户牵着鼻子走。
对于用户反馈的重要性,有这么一段话特别有意思:毕竟产品、设计人员都比较了解产品,很多现象已经习以为常,感觉不出问题的存在,而用户一般是第一次使用,所以通过用户反馈,我们往往能发现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问题。
我们再从竞品分析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竞品分析不等同于抄袭。例如,我们通过竞品分析发现某网站的提示功能很贴心,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这个功能的设计立刻照搬到自己的网站上,而是要分析这个功能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实现了用户的什么目标,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如何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做到“人有我优”,学习竞品的精髓,而不是皮毛。
竞品分析的正确步骤:界面样式——>操作路径——>任务流程——>用户需求。
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下数据的角度:
人的反馈是感性的,通过这种反馈得到的信息,有时候往往不可靠,而且最关键的是,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所说的并非心中所想,这就是感性思维的特征;但是数据是理性的,数据不会说谎,加入埋点技术,我们就可以客观地分析问题所在了。
数据埋点主要包含三大事件。
点击事件:用户点击按钮即算点击事件,不管点击后有无结果;
曝光事件:成功打开一次页面记一次,刷新页面一次记一次;
页面停留时间事件:表示一个用户在X页面的停留时长记为停留时长。
关于数据埋点的内容,里面大有乾坤,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细说吧~
通过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产品数据等需求采集方式,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备选需求。我们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满足的,分析和筛选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里有一个挑苹果的方法感觉很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需求分析和筛选方法:挑苹果
首先,没有人会考虑烂掉的或者看起来不太正常的苹果,所以这类可以先排除在外。——筛掉明显不合理的需求
这个时候你可能又看到旁边有梨和西瓜,还有你最爱吃的草莓。虽然你是冲着苹果来的,但你可能这个时候发现更想买草莓,到底买什么呢?——挖掘用户真实需求
这个时候理智要发挥作用了,家里好像还有一些草莓,再不吃该烂了,另外买苹果是受人所托,必须要买。于是这次只买苹果。——匹配产品定位
那么到底买多少苹果呢?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你需要买多少,苹果贵不贵,你是否带了这么多钱,你能不能拿得动等多种因素了。——考虑项目资源
最后你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了2斤新鲜的苹果,高高兴兴地付款走了,并且准备等家里的草莓吃完了,再过来买草莓。——定义优先级
3. 需求文档
需求文档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有提过了,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没有最好的PRD模板,只有最适合团队的PRD模板。
四、现实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无法按照产品定位——>需求采集——>需求文档的步骤来进行需求分析的。我们获得的可能是一份描述不清晰的业务文档,甚至是几句口头的交代。这样“错误的开始”,往往导致“错误的过程”和“错误的结束”。最后的最后,你辛辛苦苦的设计,会迎来一句“设计的这是个什么玩意”的悲惨结局~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需求分析的流程步骤给调换一下,方能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
作为一个产品设计者,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改变源头,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在一次次的项目实战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即使时间有限、资源有限,不允许做太多的调研、分析工作,我们依旧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从来没有使用过该产品的用户,认真地体验产品,记录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通过自己的设计经验来解决它们。
五、结语
以上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了。术业有专攻,我们被认为是作图仔,是因为这些人不专业嘛。(这种阿Q精神感觉还挺好~)
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改变外界环境的,还是回到开篇的那张图中的一句话:“原本想着要做一款产品改变世界,现在想想只要不被世界改变就可以了。”但是提高自己,这是一件永远都不能够懈怠的事情。
不想被外界打上“作图仔”的标签,那就付出更多吧。当然,这个付出的受益者,最终一定会是我们自己。
最后把这张图送给大家,我们接下来的内容,也是跟这张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让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