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设备 U 盘的选购和用法

网站所有资源都有,可联系VX:bjlyxy1688

凡是 iOS 12 之前使用 U 盘的读者,都会感同身受的是 iOS 设备对 U 盘和外接设备的支持非常克制1 ,必须通过 U 盘厂商自制的 App 读写文件。这些厂商自制 App 良莠不齐,像解压缩、文件分享等功能做得并不完整,再加上 iOS 的沙盒机制,在 App 中备份时不能切出界面,大多也没有 iPad 版本,更不能奢求它们支持分屏模式,因此即便能够完成拷贝和备份照片这些基础操作也并不顺畅。

iPad Files 功能提升很大

如今 iOS 13 和 iPadOS 为 Files 增加了 U 盘支持,有越来越多人尝试用 iPad 完成更多的学习和工作任务。iPhone 和 iPad 都能通过 U 盘或 OTG 线来访问外接的存储设备,iPadOS 的 Files 应用和 iPhone 上的很不一样,功能方面正在逐渐向 Finder 靠近,分栏视图(Column View)、拖拽移动、长按菜单等功能都使得 iPadOS 能完成比以往复杂得多的工作,也大大提高了 iOS 设备进行文件分享的价值和可能性。

因此,这两年配件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最近出现的 iPhone OTG 线、指甲盖大小的 Type-C 转接器、还有那些三头四头的「多功能 U 盘」。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它们是否值得选购?手机外接 U 盘又有哪些新鲜的用法?

依次是 Lightning OTG、Type-C 转接器、多头 U 盘

为什么 iOS 设备需要 U 盘

[rihide]

这几年网络发展很快,但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期间,总是免不了面对一些老旧的 PC 设备。讲台电脑、学校机房、图书馆电脑、办公室电脑……这些批量采购的台式机除了老旧和运行缓慢,网络环境的配置也非常糟糕。要么是统一分配的龟速有线网络,要么没有内置无线网卡,甚至有些根本就不允许联网,因此大部分依赖于网络的文件传输方式基本都被断绝了。

所以时至今日,大多数老师还是用 U 盘来复制课件,因为离线传输是更可靠的方式。当你需要将讲台电脑中的课件拷贝出来时,似乎也只剩下「U 盘」这一种方式了。我读书的时候就经常需要向老师要课件和资料,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和避免麻烦,老师通常会让我在课后把资料发给全班的同学……

「等一下,可是这和我们要讨论的手机 U 盘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如果我手上拿的是一个普通 Type-A U 盘,那我课后大概率需要将这个 U 盘传给几个同学拷贝到他们的电脑上,再由他们手上的 U 盘分享出去。

  •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时效性差,如果手头没有电脑,那必须等到回到寝室才能分享文件,容易遗忘。

  • 另一个问题在于传输周期长,你需要把 U 盘交给同学让他们复制到电脑,文件需要通过「PC – U 盘 – PC – U 盘 – … – U 盘 – PC」进行传播,非常低效。

再差一点的情况,这个 U 盘可能需要经过 N 手才能完成全班的文件分享(注:机房场景下,局域网分享是一个更有效的方案)。

这时候就要讲到手机 U 盘了。后来,我准备了一个 Lightning + USB-A 的双头 U 盘。通过 USB-A 口从老师电脑上将文件复制到 U 盘中,然后通过 Lightning 口传输到 iPhone,用 iPhone 就可以以群邮件或 QQ 的形式传给班里的同学,而不必等回去之后将 U 盘传遍全班了。我不必随时准备电脑,就可以将文件通过「PC – U 盘 – 手机 – 网络」实现大范围的分享。使用 Android 手机的同学则可以选购 Type-C U 盘或 OTG 线完成这一工作,但我很少见到有人这么做。而这个双头 U 盘也在我上学期间成为了背包里的常备物品之一,往往能解燃眉之急。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 iOS 的 U 盘与普通 U 盘在用途上的区别之一,在于中转文件,将本地的文件以网络的形式分享出去。

U 盘本身也可以用于备份手机文件扩充手机容量,前者是把手机中的文件复制一份,后者是把手机中的文件剪切出来腾出空间。再加上手机文件中转。这就是目前手机 U 盘的几种主要作用。

iPad 和 iPhone 如何选择 U 盘

在决定购买一个手机使用为主的 U 盘时,用途就已经决定了你需要选择什么价位的 U 盘。

  • 如果主要用来备份和扩容,U 盘的速度和容量需要更快更大一些;
  • 如果主要用来中转小文件,那么选择一些价格较低的小容量 U 盘足以应付。

考虑 U 盘类型

在实际选购中还会遇到多种多样的 U 盘,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有不少。

  • 接口: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双头 U 盘,即一头是 Type-A、一头是 Type-C 或 Lightning 的 U 盘。这种 U 盘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兼容性,使你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使用。

  • 速度:U 盘一定要选择 USB 3.0 以上,以保证最起码的传输速度,否则一旦想当成普通 U 盘使用时,复制大文件时实在是过于糟心。

  • 质量:U 盘的质量无法一概而论,通常大厂的 U 盘品控会更好,有 MFi 认证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价格也会上升)。这两年部分国产厂商也开始注重品牌价值通过了 MFi 认证,在质量上也有了一定的保证。

当然,凡事都有万一。Minja 在 Power+ Live 05 中提到他就是在某品牌的 U 盘速度和质量上踩了坑,后来发现许多双头 U 盘只是徒有外表,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完成所有任务。还有就是避免购买扩容盘

因此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我们需要选择一款接口、速度、质量均有保证的 U 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大厂品牌的官方店、购买前阅读评价、不贪便宜,通常不容易踩坑。

考虑使用设备的组合

在 iPad Pro 采用 Type-C 口之后,iPad Pro 的 U 盘选择范围就大了很多,在 iOS 13 更新后,iPad Pro 更是支持了几乎所有的 Type-C U 盘,如果不介意使用转接器,Type-A U 盘也可以用在 iPad Pro 上。

再看 iPhone 和 Lightning 口的 iPad,由于先前 Lightning 口的限制,U 盘的品种有所限制,传输速度有限,转接器也很少有,因此少了很多选择。但市面上依然有不错的 Lightning 双头 U 盘,在挑选这类双头 U 盘时,认准 MFi 认证会比较好。

设备 U 盘方案 转接方案
iPhone Lightning 双头 U 盘 Type-A + Lightning OTG 转接线
iPad(Lightning) Lightning 双头 U 盘 Type-A + Lightning OTG 转接线
iPad Pro(Type-C) Type-C 双头 U 盘 Type-A + Type-C OTG 转接线

在上述方案之外,如果你像我一样同时在用 iPhone 和 iPad Pro,又想让它们使用同一个 U 盘。那就只能在「C+A 双口 U 盘 + L 转接线」和「L+A 双口 U 盘+ C 转接线」这两种方案里选了。考虑到转接线都是通过 Type-A 口进行转接的,因此不存在传输速度问题。如果你再多一台新款 MacBook,那就更推荐前者。

避免踩坑建议

选购 Lightning 盘请注意:由于 Lightning 接口不像 Type-C 接口那么通用,大部分旧款 Lightning U 盘并不支持 Files 应用,你可能仍然需要用第三方应用打开 U 盘,使用体验显然达不到最佳。因此最好在购买前询问商家能否直接接入 Files 应用。如果不能接入,可以去 App Store 搜索这款 U 盘配套的 App 试用,如果达不到你的基本要求,还是谨慎购买。

选购 Type-C 盘请注意:在你下定决心购买 Type-C U 盘之前,还有一样值得推荐的好东西。那就是 Type-A to Type-C 转接头。与常规认知不同的是,Type-C 的转接器并不笨重,有些甚至小到指甲盖大小,你可以直接插到现有的 Type-A U 盘中,再接入 iPad Pro 来读取其中的文件。当然,传输速度会更慢一些。

指甲盖大小的 Type-C 转接器

OTG 线的变化:在更新了 iOS 13 之后,iPhone 也获得了 OTG 功能,由此带动了许多 Type-A to Lightning 转接线(也就是 Lightning OTG 线)的销量,如果你手头已经有一个高性能 Type-A U 盘,或是不想购买太多双口 U 盘,那么购买一根 Lightning OTG 线也可以接入大部分 Type-A 口的普通 U 盘(OTG 就是 On-The-Go 的简写,包括上面提到的转接线都可以算作 OTG 线)。

新的 Lightning OTG 转接线和 Type-C 转接线

U 盘的新用法

讲完了 iOS U 盘的选购和如何避坑,下面来讲讲 U 盘和其他 iOS 外接设备的新用法。能够让 U 盘价值最大化的是 iPadOS 的 Files 应用,它相比 iPhone Files 的功能更完整,也更接近 Finder 的体验。

通过 Shortcuts 备份照片

U 盘最基础的用法是备份照片。这也是很多商家宣传手机 U 盘的卖点。但在 iOS 12 之前的系统中备份过一两次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麻烦而放弃备份。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先只能用第三方 App 进行备份,这些 App 不仅质量差 Bug 多,更重要的是备份照片期间只能停留在应用界面上,不仅传输速度慢,切出去回个消息说不定就断开了。有些 App 甚至不支持用其他应用打开其中的文件,或者在备份时还要在应用内缓存一份照片,占用了双倍的本地空间……某些因此「用手机 U 盘备份照片」这件事在 iOS 13 之前是相当不靠谱的。有了 Files 之后,第三方应用相关的 Bug 少了很多,Type-C 的加入让照片的传输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在实际操作时,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快捷指令就能将最近一周、一个月的照片备份到 U 盘上。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在后面再接一步「删除照片」,减轻储存压力。自从快捷指令有了按时执行的自动化功能,我们不必担心重复备份和忘记备份的问题。

备份照片 Shortcuts

快捷指令的运行时间取决于 U 盘的读写速度,在 Shortcuts 中只能看到小圆圈在转啊转,无法看到实际进度条,有时候会需要运行一段时间。iPhone 上备份一次需要长时间停留在这个界面,防止清理后台导致进程被中断。这时 iPad 的分屏就派上了用场,左侧打开快捷指令,右侧打开 Files,你会看到照片被逐渐复制到 U 盘中。你也可以让它在一边备份,另一个窗口浏览网页。

备份的同时可以看到转移进度

利用 iPad 处理 U 盘照片

如果你想通过 iPad 对外接设备中的照片进行查看和处理,也没有问题。

我有一个 TF 卡读卡器和 Type-C 转接线,旅游期间想分享相机拍摄的照片时,把所有带 RAW 信息的照片都存到 iPad 里会占用大量空间,因此我会借助 Lightroom 从 TF 卡中选取一部分照片进行导入。对照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后,批量导出到本地,方便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如果只是浏览 U 盘内照片,那就更简单了。我有个专门存照片的移动硬盘,有时想挑选一部分照片出来给亲友看时,我就会将移动硬盘通过 Type-C 转接线连到 iPad 上,然后将 iPad 平放,方便他们一张张浏览。

Lightroom 支持从文件中导入照片

受沙盒的影响,第三方 App 无法直接对 Files 中的原始文件进行编辑,因此在 Files 中直接标注图片是对原图修改。需要跳转到其他应用中处理,则多半是「导入」,也就是修改图片不会对 U 盘内的图片产生影响,而是在 iPad 上创建一份新的图片。所以在编辑完图片之后还得记得传输回 U 盘。

可以说 U 盘在 Files 中的地位基本和 iCloud Drive、「我的 iPad」 无异,凡是可以通过 Files 实现的操作,基本都能用在 U 盘上

利用 iPad 将 U 盘作为视频素材库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想在 iPad 上对视频进行处理,那也可以借助外接存储设备。你可以将视频、音频素材放进 U 盘中,在 iMovie 中选取素材文件即可。毕竟要做专业的事情,素材总是很占设备空间。

在实际体验时,因为视频编辑的特殊性,一次选择一个素材,以文件的形式选择素材会比设备内直接选择照片稍慢一些,但在选择完毕后,该素材就会被导入到应用内,此时拔出 U 盘也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编辑时的速度。iMovie 并不支持拖拽加入素材,因此只能手动进入 Files 进行素材选择。而视频本身的项目文件通常无法修改,必须保存在本地。

还有一种素材库用法是电子手帐爱好者们可以考虑的,做手账时会用到的许多素材(比如花边、图案、纹理、小装饰等)如果放在相册里并不美观,也可以将它们放进 U 盘,需要时再拖拽出来使用。

可以用作手账素材库

所以,我倒是很推荐将一些可以反复使用的素材放在 U 盘里,当你需要时可以随时存取,不必一直放在设备中占用空间。

直接播放视频

寸土寸金的小容量 iPhone 插上一个 U 盘就能享受额外的容量,这也是很多人当初购买手机 U 盘的原因。用 U 盘存储电影视频是常见的用法,但多数 U 盘自带 App 的播放器实在糟糕,连个滑动手势都不支持,更别说字幕了。更有甚者需要先将视频保存到本地才能观看——我都有空间存视频了,那要这 U 盘又有何用?

如今能通过 Files 直接连接 U 盘后,就可以用设备上的任意一个播放器来打开 U 盘中的视频。其实说起来好笑,这种功能本应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是因为原先的方案过于糟糕,衬托了现有的方法。

如果你购买 U 盘的动机是看视频,那么 Lightning OTG 线比 Lightning 的 U 盘更值得购买,因为通过 Files 来读取 U 盘中的视频更方便。

备份无法传至 iCloud 的文件和图片

除了备份照片,喜欢画画的朋友们会发现,iOS 设备中依然有不少 App 不支持 iCloud,那些无法通过 iCloud 同步的图片和文件就只能手动导出了。比如 Sketch、Procreate 等绘画工具,它们并不支持 iCloud 同步和备份作品,但是它们通常支持各种文件格式的导出。再比如多看阅读中自己上传的 Epub 电子书、Notes Plus 中的笔记本之类,都能通过 U 盘进行备份,不必连接到电脑。

拖拽导出多个画作

iPad 外接 Hub

在讨论这一选题时,Hum 分享了一个与 iOS U 盘相关的用法,那就是 iPad 外接 Hub。iPad Pro 现在可以通过 Type-C 的 Hub 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比如通过 HDMI 连接到显示器、投影仪上。原先必须需要有额外供电才能实现,现在直连即可实现。

当需要进行演讲的时候,Hum 会把 iPad 上的内容通过 Hub 和 HDMI 连接到电脑上展示 Keynote 画面,演讲过程中再通过 iPhone 控制 Keynote 的翻页操作,完全不必准备额外的鼠标和翻页器。这种新鲜的做法在一大堆需要反复配置的 Windows 电脑中可谓脱颖而出。也算是 iOS 13 带来的新用法之一。

结论

这个选题是读者 @Obk 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最值得选购的方案是 「Type-C + Type-A 的双头 U 盘」搭配一根「Lightning 转接线」。不想添置额外 U 盘的话,分别购买一根 OTG 线配合高性能 U 盘也能解决问题。思路都是用一个 U 盘在所有设备之间进行连接。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也发现,随着软件的更新,硬件市场也会不断推陈出新,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Lightning OTG 线这种新配件在 iOS 13 推出后就已经有多家厂商开始销售了。也有超小型的转接器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配件,都在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其实不仅仅是 U 盘,只要你想用 iPad 做更多事情,甚至只用 iPad 的人,可能会逐渐感到容量不够用。就像很多人会为笔记本购买移动硬盘一样,iPad 也可以买一个 U 盘或移动硬盘当外置储存使用。即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U 盘依然有它的容身之处。1苹果副总裁 Phil Schiller 针对 Files(文件)这款应用发表过这样的看法:「Files 这个应用,是 iOS 到了这个阶段一项自然产生的结果」。既兼顾了 Power User 对层级结构的需求,也满足了普通用户不必亲自管理文件的需求。来源:https://youtu.be/IcyaadNy9Jk?t=55m55s

[/rihide]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Nobody looks down on you because everybody is too busy to look at you.
没谁瞧不起你,因为别人根本就没瞧你,大家都很忙的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